李漁與茶,李漁(1611-1680),初名仙侶,后改名漁,字謫凡,號笠翁。漢族,浙江金華人。明末清初文學家、戲曲家。18歲補博士弟子員,在明代中過秀才,入清后無意仕進,從事著述和指導戲劇演出。后居于南京,把居所命名為“芥子園”,并開設書鋪,編刻圖籍,廣交達官貴人、文壇名流。著有《凰求鳳》、《玉搔頭》等戲劇,《肉蒲團》、《覺世名言十二樓》、《連城壁》(三者合集《無聲戲》)等小說,與《閑情偶寄》等書。
李漁與茶,在李漁作品中,對茶事有多方面的表現(xiàn)。
《明珠記·煎茶》的劇情中,三十多名宮女去皇陵祭掃,途經(jīng)長樂驛。這個驛站的驛官叫王仙客,聽說他的未婚妻亦在其中,便僑裝打扮,化妝成煎茶女子,打探消息。王仙客坐擁茶爐煎茶,待機而行,恰逢其未婚妻要吃茶,他便趁機而得到了會面。在其中,煎茶和吃茶成了劇情發(fā)展的重要線索,茶,成了促進王仙客和其未婚妻情感的重要媒介。
李漁小說《奪錦樓》第一回“生二女連吃四家茶,娶雙妻反合孤鸞命”。說的是魚行老板錢小江與妻子邊氏有兩個極為標致的女兒,可是夫妻兩卻像仇敵一般。錢小江要把女兒許人,專斷獨行,邊氏要招女婿,又不與丈夫通氣。兩從各自瞞天過海,導致兩個女兒吃了四家的“茶”?!俺圆琛保褪侵概邮芰似付Y。明代開始,娶妻多用茶為聘禮,所以,女子吃了“茶”,就算是定了親。
李漁在《閑情偶寄》中,記述了不少的品茶經(jīng)驗。其卷四“居室部”中有“茶具”一節(jié),專講茶具的選擇和茶的貯藏。他認為泡茶器具中陽羨砂壺最妙,但對當時人們過于寶愛紫砂壺而使之脫離了茶飲,則大不以為然。他認為:“置物但取其適用,何必幽渺其說”。
他對茶壺的形制與實用的關系,作過仔細的研究:
“凡制茗壺,其嘴務直,購者亦然,一幽便可憂,再幽則稱棄物矣。蓋貯茶之物與貯酒不同,酒無渣滓,一斟即出,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論。茶則有體之物也,星星之葉,入水即成大片,斟瀉之時,纖毫入嘴,則塞而不流。啜茗快事,斟之不出,大覺悶人。直則保無是患矣,即有時閉塞,亦可疏通,不似武夷九曲之難力導也”。
李漁論飲茶,講求藝術與實用的統(tǒng)一,他的記載和論述,對后人有很大的啟發(fā)。
以上信息由
整理提供!
微信公眾號:puersir;
茶中網(wǎng):www.lnlijun.com
普洱茶知識交流請?zhí)砑觽€人微信號:chanchadashi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