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點茶”“點湯”三義
□ 趙天相
“點茶”、“點湯”這兩個茗事術(shù)語出現(xiàn)于宋代。本義是指茶、湯的調(diào)制,即茶湯煎煮沏泡技藝。唐宋盛行團餅茶,調(diào)制時先將茶餅烤炙碾細,然后燒水煎煮。元明后大多改為散茶沖泡。但其共同點均要掌握好茶水的沸度,不使過嫩或過老,否則就會影響到茶湯的質(zhì)量,這在古人是非常講究的,都樂于躬親操作。
唐時雖未見“點茶”術(shù)語,但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中有“五之煮”一章,說到燒水和煮茶的方法,其關(guān)鍵是要掌握好“三沸”:當(dāng)水燒到“沸如魚目,微有聲”為第一沸,這時,按水的多少加入適量調(diào)味的鹽;當(dāng)水繼續(xù)燒到“緣邊如涌泉連珠”為第二沸,此時,要舀出一瓢水,然后用竹筅在沸水中繞圈轉(zhuǎn)動,再將碾好的茶末從沸水漩渦中投入繼續(xù)煮;待到茶湯“翻波鼓浪”為第三沸,這時要把湯面出現(xiàn)的一層色如黑云母的水膜除去,然后將二沸時舀出的那瓢水加進去止沸,使茶湯孕育出浮起的“沫餑”,那是茶之精華所在。然后開始分酌茶湯了。
如果說《茶經(jīng)》中點茶是既煎水又煮茶的話,那么北宋蔡襄《茶錄》中的“點茶”就只煎水不煮茶了:“鈔茶一錢七,先注湯調(diào)令極勻,又添注入,環(huán)回擊拂”,凡欲點茶,先須熁盞令熱,冷則茶不浮,““茶少湯多則云腳散,湯少茶多則粥面聚”。在爾后宋徽宗《大觀茶論》中,“點”茶的技藝就更為講究細膩了,要經(jīng)過七式點注沖泡并攪動擊拂乃成。
明清一般飲用散茶,“杭俗用細茗置甌,以沸湯點之,名為撮泡”(陳師《茶考》)。對煎水沸度的掌握很重視。明人張源在《茶錄》中對茶湯“純熟”與否的分辨法作了維妙維肖的描述:“湯有三大辨,十五小辨,一曰形辨,二曰聲辨,三曰氣辨。形為內(nèi)辨,聲為外辨,形為捷辨。如蝦眼、蟹眼、魚眼、連珠,皆為萌湯,直到涌沸如騰波鼓浪,水氣全消,方是純熟”。當(dāng)然,采用什么樣的沸度為宜,則要視所點茶、湯之差異而定,不可一概而論。以上為“點茶”“點湯”第一義。
“點茶”、“點湯”的第二義指的是“客辭敬湯”之習(xí)俗禮儀。宋袁文《甕牖閑評》謂“古人客來點茶,茶罷點湯,此常禮也”。宋佚名《南窗紀談》說到“客至則設(shè)湯,不知起于何時,然上至官府,下至閭里,莫之或廢……蓋客坐既久,恐其語多傷氣故其欲云,則飲之以湯?!庇忠娝沃旎颉镀贾蘅烧劇罚骸敖袷浪卓椭羷t啜茶,去則啜湯。湯取藥材甘香者屑之,或溫或涼,未有不用甘草者,此俗遍天下?!?/p>
“點茶”、“點湯”的第三義則作“逐客”解。上述“點湯”原為“客辭敬湯”之禮俗,不意后來被人引用作為“文明逐客”的手段。魏泰的《愛軒筆錄》中講到宋時有一個吏部官員叫胡枚,被調(diào)到陜西興元去做知府,他因家貧路遠,無力赴任,于是去求見樞密院長官陳升之,不料陳不和通融,也不愿聽他的陳訴,“遽索湯使起”,也就是立即點湯,下逐客令了?!懊兜脺煊诘囟o去”,胡枚接湯后沒有喝,而是把它潑在地下忿忿離去。“點湯”逐客在元雜劇中多有反映,如“點湯是逐客,我則索起”(《凍蘇秦》),“你休來耳邊廂叫點湯”(《龍虎風(fēng)云會》)等。近人張相在《詩詞曲語辭匯釋》中對此也有解釋:“舊時主客會晤,有端茶送客之習(xí)慣,客瀕行時,主人要端茶敬客,以為禮節(jié)。其有惡客不愿與之交談?wù)撸魅艘嗤瞬枋疽?,以速其行。”由此可見,舉起茶杯也可用送客、逐客了。
(轉(zhuǎn)自《茶博覽》)
相關(guān)熱詞:
延伸閱讀:
· 黃山毛峰的傳說10-09
· 蔡襄“龍團”細分明10-09
· 水金龜?shù)膫髡f10-09
· 英國飲茶的由來10-09
· 茶之誕生(下)10-09
微信公眾號:puersir;
茶中網(wǎng):www.lnlijun.com
普洱茶知識交流請?zhí)砑觽€人微信號:chanchadashi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(guān)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(guān)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