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對于很多普通消費者來說,走進一家茶葉店仍舊是有一些壓力的,特別是面對著名號多樣、大小不一、口感不同的普洱茶時,兩三款茶下肚,困惑難免涌上心頭:這個茶值多少錢?這個茶值不值這個錢?為什么這個茶值這個價錢那個茶值那個價錢?諸如此類,不一而足,最終,要么惴惴不安的買茶而去,要么心有戚戚的選擇離開。
作為普通消費者,其實也可以通過不斷熟悉,深入了解普洱茶而找到挑選高性價比普洱茶的方法。
初入門茶友或少買茶的茶友往往就有這樣的困惑。主要原因有三方面:其一是對普洱茶價沒什么概念。到底市場上普洱茶的價格大體是怎樣的?沒什么概念。其二是對普洱茶的品飲體驗不夠。喝的普洱不夠多,對于不同茶之間的區(qū)別,說不出個所以然,大致就知道哪個好喝點。其三,對普洱茶的沖泡認知不足。泡、品是相輔相成的,正確沖泡才能正確品評。如果茶沒泡好,判斷茶價自然有所偏頗。
◆舌尖上的茶價之尺◆其實,每個人對商品價格都有一把標尺,對價格的實在與否有自己的看法。對普洱茶也一樣,我們會用這把尺來衡量。對于一個資深普洱愛好者來說,對于茶價不會很困惑,因為購買經(jīng)歷豐富,又有一定的品鑒功力,手上還有各類價格的茶作為參照物,對市場也有一定的了解。而對于初入門的茶友來講,在上述各方面還沒有一定積累的情況下,應該如何來衡量、判斷普洱茶價呢?有三個觀點我認為可以供茶友們參考一下:

第一,品質(zhì)好,是談茶價的前提。茶主要是買來喝的,品質(zhì)過關是最基本的要求。一餅普洱茶,如果品質(zhì)有問題,再便宜也沒意義。例如倉儲不好甚至發(fā)霉的,濕倉做舊的,熟茶發(fā)酵過度的等等。品質(zhì)有問題,不單單會影響品飲體驗,已經(jīng)是對身體有害無益的,就失去談論價格的基礎了。所以,我們說“價格有問題,東西肯定有問題”。那些價格低得離譜的茶,往往就有問題。當然,“價格沒問題,東西也有可能有問題?!?/p>
第二,口味對了,談茶價才有意義。蘿卜青菜,各有所愛。普洱茶分生熟,分山頭村寨,分不同年份,分純料拼配等等,各種分類。我們對茶價的認識,往往會因為個人喜好而有所偏差。自己喜歡的茶,貴點也認可,自己不喜歡的茶,再便宜也提不起興趣。自己買茶,就是按這個邏輯。當然,這也是不同人在評判茶價時可能產(chǎn)生較大差異的原因之一。
第三,合理的價格,往往能夠得到普遍認可。一餅茶,價格合理與否,茶友心中有桿秤。我們買一餅茶,坐下來開湯品飲,談論茶價,席中人自會各有評論,無非就是價格偏貴、價格合理、性價比高這三種情況。筆者所在的逸品茶友會,會定期以眾籌的形式推廣高性價比普洱茶,每次眾籌對茶品的定價,都是通過征求茶友們意見來最終確定的。實踐證明,只要大家認為性價比高,眾籌活動參與度就很高。
都說普洱是愛茶人最后的歸宿。相信大多數(shù)普洱愛好者都相信這句話。誠然,推開普洱之門,進入絢麗多彩的七子世界,閑步其中,我們有不解,有迷茫,我們會駐足觀看,也會興起小跑,有失落悵然之時,也有收獲驚喜的時刻。而在普洱茶價的景象中,有坑洼,有灘涂,也有怒放的鮮花,更有掛在枝頭的果實,只要我們擦亮雙眼,循著內(nèi)心,探索前行,便能透過迷霧,避開坑洼,看到更美妙的景色。
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