布朗山,一座靈秀俊美的偉大茶山!
但凡喝普洱茶的人,必不可繞過布朗山而他顧,這里于普洱而言有著如祖庭般的地位,甚至有人說,人類的第一片茶葉便是從這里摘下!

沒錯,布朗山是普洱茶的重要發(fā)祥地,是瀾滄江下游西岸的江外六大茶山之一,位于西雙版納勐??h境內。近代隨著江內六大茶山的衰落,普洱茶的生產和集散貿易重心西移,江外茶山崛起并后發(fā)而上,布朗山便成為其中翹楚。
濮人的歷史
布朗山的原住民為濮人,唐時稱“樸子蠻”,元、明、清稱“蒲蠻”,布朗族、佤族、德昂族均是濮人后裔,由于濮人的民族成分并不單一,所以又稱“百濮”。濮人世代生活在布朗山,是世上最早栽培、制作和飲用茶葉的民族。有學者指出,布朗山的種茶歷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,較為可靠的實物認證歷史,譬如1975年在布朗山的老曼峨山出土了一些1000多年前濮人種植茶樹的工具,并發(fā)現了布朗先民在此安鍋扎寨的遺跡。老曼峨的布朗古寨,在當地留存下來的貝葉經和石碑記載中,已有近1400年的歷史。
布朗先民濮人不僅在數千年前就最早種茶,還將茶與宗教、祭祀相聯(lián)系,創(chuàng)造出了豐富多彩的茶文化。至今勐海的布朗族仍以茶樹為始祖,認為茶不僅孕育了人,還孕育了日月星辰,因此布朗族無論遷徙何地都要先種茶樹,凡其居住過的地方,總有零星或成片的古樹茶園。
布朗山,上天眷顧之地
布朗山位于西雙版納州勐海縣南部,靠近中緬邊境,面積1016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1600米以上,屬南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。這里冬無嚴寒,夏無酷暑,年平均氣溫18℃~21℃,全年基本無霜或霜期很短,有旱季雨季之分,土地肥沃,日照充足,雨量充沛,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非常有利于茶樹的生長和養(yǎng)分積累,幻化茶葉奇香,成就布朗山茶的傳奇品質,可稱之為“上天的眷顧”。
這里有一個行政區(qū)劃叫布朗山鄉(xiāng),布朗山鄉(xiāng)及其周邊涌現出眾多盛產名優(yōu)普洱茶的村寨,如老班章、新班章、老曼峨、新曼峨、曼新龍、賀開、班盆、壩卡囡、壩卡龍、章家三隊等,“班章”二字更是如雷貫耳,成了一張人盡皆知的普洱茶名片。當地茶農通過大力發(fā)展茶葉種植與制作產業(yè)而致富,眾多普洱茶商都看好布朗山的優(yōu)質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與茶葉品質,來此收茶貿茶,為廣大茶友奉獻品味醇正的布朗山茶。
布朗山茶,如此令人夢縈心牽
布朗山的普洱茶樹屬云南大葉種野生野放茶,樹型為喬木或小喬木,最大樹基圍1.73米,葉脈對數10~20對,葉片橢圓或長橢圓,葉面隆起,葉身內折或平,葉質柔軟或中,葉色深綠或黃綠,葉尖尾尖,葉基楔形。布朗山茶的特征是條索較粗長,芽葉肥壯,鮮葉中水浸出物多,多酚類、兒茶素、咖啡堿及各類營養(yǎng)物質均高于多數地區(qū)良種。布朗山茶香氣獨特,有梅子香、花蜜香、蘭香等香型,口感刺激性稍強,舌面與上顎中后段感覺稍苦,上顎香濃味重,回甘快,生津強,湯質飽滿,山野氣韻強勁,葉底彈性好,是眾多普洱茶愛好者夢寐以求的收藏佳品。
布朗山茶中古樹茶較多見,故茶葉品質優(yōu)良珍貴,這當然得益于茶農傳承已久的對茶樹的崇敬之情和栽種習俗。譬如老曼峨就有成片的古樹茶園達3205畝,分布在寨子周圍濃密的森林之中,茶樹枝葉蒼翠,煥發(fā)蓬勃生機。班章古茶園也有約3000畝,這里茶樹與闊葉林混生,遮蔭較好,枝葉茂密,芽尖茸毛多,所產茶葉以條索肥碩、質重氣強、持久耐泡而備受茶人青睞。布朗山茶正因為一座座村寨的原生態(tài)好茶、古茶,匯聚形成品牌效應,讓“布朗山”成為茶人心中一塊無形的牌匾,從而蜚聲遐邇,飲譽天下。
陳財,普洱茶新銳制茶工程師,1987年03月出生,云南瀾滄人,出生于制茶世家。先后任技術員、審評員、技術科長、總工程師,擁有多年年古茶制作經驗,交流探討。歡迎關注陳老師【微信: 435121 】

古樹茶,普洱茶,紅茶,白茶等購買請關注陳老師微信,或點擊囤茶優(yōu)選商城進入購買。國家級制茶工程師,國家一級評茶師-陳財嚴選推薦。
一鍵關注陳老師微信號:435121